Episode Archive

28 episodes of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since the first episode, which aired on May 14th, 2020.

  • #23. 小明的2022艺术现场盘点,英国看表演一斤卖多少?

    Episode  |  December 31st, 2022  |  1 hr 22 mins
    2022, 年终回顾

    小明们盘点了大家在2022看过的艺术现场,交流了这并不容易的一年。是怎样的戏让大家觉得「说不出哪里好,就是忘不了」?是怎样的作品让称斤轮两的挑剔观众灵魂推荐?回顾一年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思考艺术的意义,也让我们惊喜地发现大家的审美依然很有默契。

  • #22. 用耳朵打开日常的缝隙|没座儿 x 挠挠痒对谈声音沉浸体验创作

    Episode  |  November 16th, 2022  |  36 mins 32 secs
    声音, 浸没

    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,能为观众开启一个平行时空,与其它感官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。本期我们与身在上海的挠挠痒工坊,与在北京的没座儿工作室,讨论他们在上海「超沉浸制造局」呈现的声音体验的创作过程。

  • #21. 卡塞尔文献展上的争议:是巴黎公社还是共享单车?

    Episode  |  October 29th, 2022  |  39 mins 31 secs
    documenta, 去殖民

    短短一百天内,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(documenta fifteen)风波不断。艺术家撤回作品,发起人退出了合作,甚至在最后几周,策展团体还在应对来自科学专家小组移除作品的要求。这届文献展是否真如一些媒体所说是「失败的最后一届」?西方的反殖论述是否存在双重标准?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指控时,应该如何共担责任与共同治理?本期我们继续讨论一种工作与「运动」的新范式。

  • #20. 睡在美术馆的艺术家:卡塞尔文献展上的集体创作风景

    Episode  |  October 7th, 2022  |  52 mins 6 secs
    documenta, 集体

    今年的第十五届文献展(documenta 15)被评为史上最受争议的一届。我们邀请了与lumbung(米仓)艺术家Gudskul进行了深度合作的赖晓莹,与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刘伟田,在严肃而不失八卦的氛围里畅谈了两小时关于「集体创作」的内幕与矛盾。

  • #19. 喂!你这个夏天要干嘛?——从爱丁堡艺穗节到台北艺穗节

    Episode  |  July 31st, 2022  |  43 mins 44 secs
    艺术节

    爱丁堡艺穗节自1947年第一届以来,已经经历了75个年头。然而,这个表演艺术里最大的跳蚤市场,这几年也面临不同力量的挑战。

  • #18. 从不眠之夜到燃烬城,Punchdrunk沉浸式打工小妹与场景设计师的对话

    Episode  |  June 30th, 2022  |  55 mins 5 secs
    immersive, scenography

    身在伦敦的小明,为了看PunchDrunk新作《燃烬城》(The Burnt City),报名成为了黑面具客服之一。本期将探讨作品里的视觉空间美学及反馈激励设计,以及与《不眠之夜》的对比。

  • #17. 艺播接艺波:从Online Art回到Live Art,年终回顾与创作琐事

    Episode  |  January 17th, 2022  |  51 mins 6 secs
    年终总结

    这期节目一如既往,跟大家分享小编们这些日子的点滴,过去两集ALog的心得,还有这一年的节目里,让人印象深刻的小事。

  • 小明Alog#5: Spill Fesitval与后疫情世

    Episode  |  November 29th, 2021  |  21 mins 45 secs
    festival, live art, performance, post-pandemic

    Spill Festival,作为几个观察英国当代表演的风向球之一,在疫情延宕一年之后,终于在今年10月底重新回归。然而,今年的艺术节确有其特别的意义。这次小明带着大家,前往英国东南部萨福克郡 (Suffolk)的伊普斯威奇(Ipswich),感受后疫情世的表演风景。

  • 小明Alog#4: 在格拉斯哥重新定义「东方」

    Episode  |  October 15th, 2021  |  24 mins 53 secs

    Journey To The East Festival,一个关于东方的艺术节在盛夏的格拉斯哥妖娆而立。艺术节的名字取自于德国文学家赫尔曼·黑塞的《东方之旅》,那到底东方象征的是某种异域风情,或是一场精神之旅?这个艺术节为何而来?又有什么内容?是否能为当代华人表演提供另一种叙事?小明拆台以ALog的形式,带大家一窥究竟。

  • #16. 戏剧制作人Felix Chan:科技是为了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

    Episode  |  July 25th, 2021  |  55 mins 34 secs

    全球疫情间接推动了各种线上媒介与直播技术的发展,剧院关门停工之际,香港的艺术策划人Felix对于科技与艺术的互动共生有了更深刻的洞察。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个伪命题吗?在剧场里使用新科技除了看钞能力还有什么?对创作者来说,怎样确保科技是在为作品的主旨服务?

  • #15. 权力与游戏:表演教学场的见闻

    Episode  |  July 3rd, 2021  |  58 mins 46 secs
    社会, 表演教育

    在巴黎学习小丑表演的方芽,在学校里见证了老师对女性学生的骚扰事件。今天我们请到方芽来回顾事情的来龙去脉,以及在台湾小剧场学校任教的张吉米(也是我们的老朋友),来共同讨论一些困难的议题:如何看待「大师」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?一些困难的情绪如何去表达?剧场是个真善美的地方,亦或是与其它的社会形态没有两样?

  • #14. 那些年,我们读过的表演硕士

    Episode  |  May 16th, 2021  |  58 mins 58 secs
    教育, 留学

    本期小明们化身留学中介,以纯粹轻松八卦的态度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英国就读表演硕士的经验。英国的表演硕士申请是什么体验?从生物转戏剧是猛回头吗?小明们申请时踩过的坑都有哪些?选校是奇妙的邂逅还是命运的左右?期待和现实是否有难以弥合的落差?

  • #13. 艺播接艺波:深夜小狗与英国的海岸线之间是什么关系

    Episode  |  April 16th, 2021  |  51 mins 48 secs
    时事, 英国

    不知不觉,英国剧场行业已经停摆一周年了。小明们按捺不住想要八卦的心情,从疫情到脱欧,权力结构,再聊回疫情,坐在一起回顾了近日值得聚众吃瓜的艺文行业事件。延续圣诞节的直播风格,这依然是一期充满诚意的闲话。

  • #12. 张吉米×林翠西:剧场作为一种介入

    Episode  |  April 1st, 2021  |  1 hr 9 mins
    场域限定表演, 声音漫步

    剧场是娱乐的想像还是可以反映现实的镜子?我们如何用剧场谈论和介入公众事件?声音剧场如何重塑城市风景?本集的两位嘉宾,张吉米和林翠西,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艺术实践。从在台北摩托车上发生的一对一表演,到在上海街头巷尾的声音漫步(audio walk),剧场与现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

  • 小明Alog#3: 如果在冬夜,看伦敦国际默剧节(LIMF)

    Episode  |  March 18th, 2021  |  38 mins 2 secs
    剧评, 视觉剧场

    第三集ALog,小明们将时序拉回一月的英国,寒风刺骨的天气,空荡的街道,英国政府才刚宣布封城,加上刚过完圣诞节的冷清。小明们窝在家里,欣赏今年的伦敦国际默剧节(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,简称LIMF),希望只是春寒料峭、而非冬雨连绵。

  • #11. 【腐国】小明×【鬼岛】吉米=冷漠又麻烦的剧场观众

    Episode  |  March 1st, 2021  |  1 hr 1 min

    一个是资深观众,一个是多年从业者;从自发组织的“每週看戏俱乐部”,到台北艺穗节的“看戏大队”;两位剧场老屁股,同时也是剧场播客主持人,到小明这边来串台。有请张吉米与吉米布兰卡,聊聊各自的剧评经验、看戏经验、台湾的表演评论文化、与其中的奇闻轶事。